当5岁的孩子口吐白沫,你还会认为打了就能记住错误?

关于未成年受害的新闻当中,大都有一个可怕的共同点,伤害孩子的基本上都是很亲近的亲戚、朋友、老师等等。但近年来发生伤害孩子的,竟会是孩子的亲生父母!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你会怎么做? 大部分的家长都有过这样的

  关于未成年受害的新闻当中,大都有一个可怕的共同点,伤害孩子的基本上都是很亲近的亲戚、朋友、老师等等。但近年来发生伤害孩子的,竟会是孩子的亲生父母!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你会怎么做?

  大部分的家长都有过这样的时期,孩子到了5-6岁这种半懂不懂的年纪,是最为调皮捣蛋的。

  体罚也好、责骂也罢,大部分家长可能会选择各种各样的管教方式,但毕竟是自己的孩子,管教都是带著爱的。

  但在美国,有这么一对开餐厅的华裔夫妻,他们有一个5岁的女儿。

  工作繁忙加上女儿正在调皮捣蛋的事情,而两人都无瑕管教,控制不住孩子玩闹,于是动辄便是一顿暴打。

  打著打著,就打成了习惯。打著打著,下手也越来越重。终于有一次,孩子妈打孩子的时候,下了更重的手,直到孩子口吐白沫。孩子爸发现以后,急忙查看,但孩子,已经没有了呼吸。

  两个人慌吗?当然慌啊,毕竟是自己的孩子。于是,开始在家进行各种抢救,人工呼吸。但无济于事!

  失手错杀孩子的惊慌却大不过两人对犯罪被发现的害怕,于是,他俩很快接受了孩子的死亡。反倒开始冷静思考起来:如何完美的藏匿尸体能不让人发现!

  夫妻二人便把女儿放进容器里用盐覆盖好藏在冰箱上方,伪装成腌制的食物,并且报警声称女儿失踪了。

  警察第二天就发现了小女孩的尸体,逮捕了这对华裔夫妻。警察认定小女孩是被陈某右拳多次重击头部造成的死亡。

  最后,妈妈陈某被判刑15年,丈夫赵某被判刑10年。才5岁的孩子啊,因为一时玩闹,至于让你冲动到去下这么重的手?一直到把女儿打死吗?甚至死了以后,做出将尸体腌制藏匿的可怕事情?

  而孩子的越发玩闹,不正是这对夫妻一直以来,只会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造成的后果吗?但凡平时多一点点耐心,也不至于酿成这样的悲剧。

  在很多家长的眼里,孩子不都是打出来的吗?

  养不教父之过,孩子如果犯了错不重重的惩罚,怎么能记住,怎么能改正呢?可是真的是这样的?这些暴力和过重的责罚,在孩子眼里,是怎么看待的呢?

  还记得曾有的事件,一个9岁男孩因为撞碎学校玻璃窗而跳楼自杀。自杀前,他留下了一张纸条!

  纸条是写给奶奶的:“我知道我把学校的玻璃窗打破了,我知道我要被惩罚,所以我跳楼了!”

  仅仅因为害怕惩罚而跳楼自杀,可以想见,这对父母平时对孩子“惩罚”,是否比自杀更为可怕呢?

  打碎了学校的玻璃,其实是多小的一件事啊。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在他们的世界里,所有的事物、情绪都是放大的。

  有时候犯下一些小小的错误,明明一句耐心的教导便能解决,可有些父母偏偏没有耐心,遇到一点小事便会重重责骂。久而久之,只会将孩子越推越远,也会让孩子越来越胆怯。

  于是,在犯下这些我们看起来很小、但在经常被“责罚”的孩子眼里,这可能是个天大又会导致一顿“惩罚”的大错误以后。他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自杀”来逃避。

  父母长期的“错误教育”和这场小小的错误引发的悲剧,付出的代价,是一个年仅9岁的孩子的生命,留下的,是整个家庭一生的悲痛和梦魇啊!

  ■父母说:你这个讨人厌的孩子,没救了!我们以后不想管你了!

  ■孩子心里:他们不爱我了吗?我也许真的是废物吧…

  ■父母说:你如果敢这样!我就打死你!

  ■孩子心里:可是我已经做了,我不能让他们知道,不然他们会打死我的…

  ■父母说:我打死你,你就记住了!

  ■孩子心里:那么我是不是直接死了,是不是就不用被打了….

  但其实谁不会犯错呢?即使是你我这样的成熟的大人,也经常会有犯错误的时候。

  没有完美的大人,所以不可能有完美的小孩!

  我们自己在犯错误的时候,也会害怕别人责怪,也会希望求得别人的原谅。更何况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孩呢?况且很多所谓的的错误,真的是错误吗?

  哪个孩子不是从犯错慢慢长大?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始终都让人难过与头痛,而孩子一定需要父母的教育,但教育,不是一味的责罚、惩罚、谩骂,一定要是正确而理性的。

  教育不是把孩子推到父母的对立面,而是要和他站在一起,弄清楚错误发生的原因。

  告诉他,有些做错的事情,需要承担后果。但也同样告诉他,就算你犯了错,爸爸妈妈依旧是爱你的。

  每个孩子生下来便是一张白纸,以后会变成怎么样的大人,都是由父母在描绘的。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骂出来的。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其实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

  多一些同理心,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看待问题,看待自己。你的这些责罚也好,暴力也罢,换做你自己,你愿意听吗?

  你在犯错以后,最想看到什么样的态度和什么样的安慰,孩子可能也需要。孩子平时做的一些好或者不好事情,有多少,是受到你自己的影响呢?

  没有完美的孩子,当然,也没有完美的父母。

  但只要我们愿意去学习、只要我们多一点点耐心和同理心,只要我们愿意在教育孩子之前,先冷静思考那么几分钟。

  孩子的成长,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成长呢?别让悲剧发生在自己身边,共勉。


本文地址:http://www.jiaoyutoutiao.com/education/751.html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创业须谨慎!编辑声明:教育头条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为作者防壶被偷出奇招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1074976040@qq.com

相关阅读
教育快报
7*24小时快讯
教育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