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教孩子画画!过度引导恐限制孩子想像力
孩子坐在地上涂涂色本,刚拿起画笔,爸爸来了一句:“等等,大海是蓝色的,你怎么拿黄色的笔,别涂错了!” 孩子看看画笔,看看涂色本,犹犹豫豫后开始涂色。 “说过多少次了,在框里画,你怎么又涂到外面来了!” “西
孩子坐在地上涂涂色本,刚拿起画笔,爸爸来了一句:“等等,大海是蓝色的,你怎么拿黄色的笔,别涂错了!”
孩子看看画笔,看看涂色本,犹犹豫豫后开始涂色。
“说过多少次了,在框里画,你怎么又涂到外面来了!”
“西瓜是圆的,涂的时候要拐个弯!”
“到底会不会,照著涂都涂不好!”
爸爸时不时地“教”孩子,甚至忍不住握起小手,手把手“教学”。
“这样是圆,这样是方。”
孩子的情绪从最初的兴奋到犹豫,最后干脆懒得画了……这样的场景,大家肯定很熟悉,也很困惑:为什么孩子画什么都不像,教都教不会?别人家的孩子都画的出东西,我家画了半天还是一团线条。
其实,不是孩子不行,是大人的“教法”有问题。
宝宝看起来在“乱画” 其实很正常
孩子画得不像,画得不对,就是不会画画?错!
孩子画画受限于自身的大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不同年龄的孩子,会有不同的画画特点。日本画家与儿童教育专家鸟居昭美,在《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里,详细介绍了孩子画画的发展规律:
■1岁:纯粹是手的运动。在手的带动下,会出现点点,小蝌蚪,小蚯蚓等印记。宝宝意识不到自己可以控制画出来的图形。只觉得是个好玩的游戏。
■1.5岁:手可以做以肘为轴心的左右运动,会画来来回回的线条。
■2岁左右:会发现握笔敲打动作和线条之间是有关联的,开始有意识地控制动作,会画封闭的圆圈,甚至能用画出的形状表达熟悉的事物。
■3岁左右:有意识地画画。在画画之前,就已经决定了画什么,会用画出来的东西讲故事。
■4岁左右:可以在画完头的基础上,画出手和脚,也就是“手足人像”。而且会把印象深刻的部分画得大而夸张。比如,超大的眼睛和嘴巴等。
1975年发表在《自然》的一项研究也证明了这点。研究人员对140名2、3、4岁的孩子进行了画小人的实验。要求参加的140名小朋友完成以下任务:在A4纸上画一个小人。
实验发现,平均年龄为4岁的孩子能够很好地画出有头、躯乾和四肢的标准小人;岁数小一点、平均年龄为3.7岁的孩子却画出了没有躯干、四肢连著头的“蝌蚪人”。
重点是,年龄更小的孩子根本没有画小人,只是随意地涂涂画画。
这个结果说明,孩子绘画受限于大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指望一个2、3岁的孩子,画出真实感很强的东西,并不现实。
“教孩子画画”可能会破坏孩子想像力
在画画这件事上,是需要遵循孩子的规律,“高要求”、“揠苗助长”反而对孩子不好。
1.打击孩子积极性
有的家长看孩子画得慢,或没有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画,就马上出手,手把手去教孩子。孩子会有挫败感,久而久之,可能就会失去画画的积极性。
2.破坏孩子的想像力
孩子很多时候会用线条,圆圈或乱涂的形状来表达熟悉的事物。想想看,宝宝是不是经常画了一些东西,说这个是妈妈,这个是爸爸,这个是房子。你可能有很多问号:
“咦?这个画的是妈妈?”
对宝宝来说,他们的作品已经有意义了!看不懂宝宝的画,是因为我们脑缺乏想像力。要做到你能看明白孩子画得是个什么,基本要到宝宝5岁。在此之前,最好尊重孩子的想法,他的画,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过早的要求宝宝画得像,画得对,去复制大人眼里的东西,孩子就不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也就无法体会,自由表达的喜悦,也很难画出有创造性的东西。
大家想一想,如果你也只能画别人要你画的东西,你会喜欢吗?
马萨诸塞大学心理系教授Claire Golomb在《儿童绘画心理学》还说过:儿童知觉经验的丰富性,与绘画表现的简单性之间的差距,要求他们付出额外的努力,特别是当图画没有达到其标准(物体看上去的真实样子)时,更是如此。为了修正这些不满意的地方,孩子会借助语言去解释和修正。
家长让孩子这样画,那样画,孩子通过语言想像,在脑海中浮现事物的想像力就会受挫。看到这,你肯定想问,那要撒手不管吗?孩子的早期教养重点,不应该是“学画画”,而是“绘画启蒙”。
要帮助孩子做绘画启蒙 而不是教他们画画
绘画启蒙的重点是参与和感受。不是为了培养绘画能力,更重要的是怎么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去培养看世界的视角。
拥有十年幼儿园教学经验,美国范德堡大学儿童发展硕士常润老师建议,家长想引导和鼓励孩子,可以这样做:
1.引导孩子观察生活
宝宝并不能像神笔马良那样,闭著眼睛就能画出画来。他需要丰富的生活体验,才可能有更多感受。可以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一起玩“我以前没有注意到……”的观察游戏,或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善于观察:“你注意到苹果不仅有红的,还有绿的,挺善于观察的嘛!”。
日常生活中,引导宝宝观察家里的宠物,看看都有什么颜色,一天中眼睛的变化等。还可以多带孩子去自然里,观察多样的叶子,水池里的鸭子,各种各样的花等。引导他们去发现它们的颜色,形状,结构等。
渐渐的,孩子就会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呈现在画纸上。
2.肯定过程,不评价结果
当宝宝可以表达自己画的时候,可以根据他说的来引起对话,甚至和他一起“瞎说”,一起编故事。
“你又精心创作了什么故事,快告诉我啊!”
“咦,你画的这个妈妈高吗?会带你去哪里玩呢?”
“你画的是和爸爸在公园跑步吗?”
这样的对话,比起表扬“画得好像”好得多。会鼓励孩子把想法、经历和感受说出来,还能让宝宝有热情,发挥更多的想像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角,重要的是你能不能让孩子自己体验和发现。不要让我们的“思维框架”成为孩子的枷锁。让孩子自由表达吧!
本文地址:http://www.jiaoyutoutiao.com/education/733.html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创业须谨慎!编辑声明:教育头条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为作者教授14年面容无改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1074976040@qq.com
- 1
- 2
- 3
- 两个孩子资质相同、成就不同,关键就在“成长型思维”训练法2020-09-04 17:49:39
- 小孩好幸福!英国乔治小王子5岁就要会法文、学芭蕾2020-09-04 17:45:59
- 哈佛研究:一个人没出息通常有特征!2020-09-04 17:33:16
- 大学生要妈妈陪宿?盘点妈宝10大行为,你身边有“新型妈宝”吗?2020-08-20 12:40:25
- 孩子你要知道,不是每句“对不起”都能换回“没关系”2020-08-20 12:38:36
-
火爆校园!20所高校为青春励志国漫《麻辣女配》点赞
2020-04-08
-
一场Fashion Show Party来袭,华尔街英语学员上演时尚秀
2019-10-30
-
4
华丽丽的“对抗赛”来了,华尔街英语广州学习中心开启有趣互动
2019-10-30
-
郑老师联手任正非合作推出: 未来科学家(数理化尖子生)培训教育计划
2019-10-09
-
壹鼎生涯和腾讯云合力打造智慧教育云端生态
2019-10-09
-
OpenCV影像处理与电脑视觉应用by Python
201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