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的尺度:如果连个玩具都讨不了,别指望他长大可以替自己挣得什么!
在我们的文化里,如果小孩和妈妈上街的时候,从来不曾吵着要买东西,即便看到喜欢的东西,仅微微向妈妈示意,而非激烈地想方设法争取购买,那么我们就会说,这个小朋友很乖,是个乖孩子。这种我们文化里非常普世的价值
在我们的文化里,如果小孩和妈妈上街的时候,从来不曾吵着要买东西,即便看到喜欢的东西,仅微微向妈妈示意,而非激烈地想方设法争取购买,那么我们就会说,这个小朋友很乖,是个乖孩子。这种我们文化里非常普世的价值观,让每个人都毫无异议地举双手认同这是个乖小孩的结论。事实上,只要是人都会有想要的东西,借由称赞小朋友很乖,我们奖励的人格特质是自律与服从权威,克制自己的物质欲望,不做非分之想,同时也服从母亲对资源分配的主导权,不造成大人的麻烦。
基本上在亚洲,自律是被称赞的必要条件,是我们追捧的人格特质。反之,同样的情况,假设孩子拼了命争取他想要的东西,不停针对现在就要买展开滔滔雄辩,最后甚至放弃压抑情绪,当场躺在地上张牙舞爪演出这不是肯德基,那么这个孩子很可能被评价为胡闹或没有教养,因为他不看场合、不挑时机,要的太多、太放肆,再加上不应该这么露骨地展现负面情绪,情绪的表现是对长辈的不礼貌,引人注意更是丢脸,不被允许。
总之,无论伸张目的为何,即使只是生活中的小小情事,放任自我追求,在我们的传统价值观里就会被诠释为任性而为,往往带有负面意涵。长此以往,也造就了我们严谨而不讨不要的社会文化。
身为一个长大的女生,我理所当然拥抱自律甚严与不露声色的价值观,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是大家闺秀怎么可以轻易向别人讨东西、有教养的女生不牙尖嘴利,并相信只要默默努力、取得好成绩,无须多言,自然而然会得到应有的报酬。勤恳含蓄的人生守则当然没有问题,东方、西方各自拥戴的价值观也没有绝对的正确或错误,然而当我踏上美国这片自由奔放、龇牙裂嘴、没大没小、据理力争、没理依旧力争的土地时,从小到大秉持的原则,开始松动了。
依照我一直以来生活在的标准看,说实在,美国的小孩根本没一个乖的。他们永远是妈妈说一句,小孩说三句,整天都在问你为什么,请你解释游戏规则从何而来。为什么只能看三十分钟电视?为什么哥哥负责洗碗,我却负责扫地?为什么作业不能用电子邮件缴交?为什么我做的柠檬汁每杯只能卖一元?
在美国,小孩发出质疑不会被称为顶嘴,只要语气有礼貌,发出疑问也绝对不会被视为没大没小。一般来说,美国人希望家中定下的规矩能让孩子感觉合情合理,因此愿意花时间和精神与孩子沟通,保持弹性,凡事均有亲子讨论的空间,而不是父母神圣不可侵犯、主权至高无上。也就是说,在美国的家庭结构中,父母虽是权威没错,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阶级界线不如亚洲社会来得分明,上对下下达指令的意味也没那么明显。
这种权力与阶级之间的状态,甚至推及整个美国社会的结构。
你感觉得到,手握权力的一方和没有权力的一方较为平等,社会阶级、公司阶级之间,权力分配扁平。身为苹果电脑的员工,当你在公司走廊遇见贾伯斯时,只需轻声致意说声早安,史帝夫,不需要毕恭毕敬地鞠躬、身体贴墙让路、电梯大门特意为他敞开。
由此出发,在公司内部质疑上司、试图改变公司政策,当然也是被接受的。甚至,美国人十分赞颂所谓的speak up,大胆发声,认为进步由发声开始,唯有能够勇敢点出缺点、提出改革方案的人,才是真正的领袖人才。相对的,默默安静坚守岗位者虽是优秀员工,但仅仅只是员工罢了,并不具有管理人才的潜质,也不出色。
在美国,能够挑战权威、勇敢提出异议、紧咬自己的目标并努力不懈,才会被视为真正的人才。
如果他连个玩具都讨不了,你别指望他长大可以替自己挣得什么其他权利!朋友这么提醒,要我们给孩子更大的自由度练习捍卫自己,从生活中学习谈判的技能。
虽然这番建议和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大不相同,但我认为极有道理。应该趁小孩还小、可塑性还很高,就让他们知道遇事可以试着争取看看,并教导他们正确的争取方式,诸如怎么做才是有礼貌又合乎规范的,言语、技巧和力道的强度如何才符合文明世界的潜在伦理。与此同时,更让他们领略欲追求一个目标,不是只有一种直线做法,想抵达目的地永远有许多路径可以绕,要考量的是如何绕得合法、绕得有效率、绕得成功。
给孩子一个策略性学习的机会与空间,比一开始就严格禁止,使其止步不前来得更佳。
这种感觉就像我们从小被禁止与异性交往,感情路上走得坑坑巴巴,一到了适婚年龄,长辈却跳出来不停催婚。这行进节奏似乎有些不太合理啊?少了练习的机会,却必须马上拿出亮眼的婚嫁成绩单,怎么想成功机率都太低了嘛。
人生路上,各种各样的练习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皆学问,成长过程中在父母眼皮底下练习更是大佳。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出门不被人欺侮,遇事能够捍卫自己的权益,极力争取自身应有的报偿,走遍全世界都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果敢,是否应该松动规矩的疆界,提供一些弹性,让我们的孩子不那么乖?
老美认为,对权威轻声细语、低头不敢直视的孩子,长大之后会成为逆来顺受、软土深掘的大人,尤其难以在全球化的商业世界中生存。这个想法并非全然正确,但其中的逻辑确实值得身为亚洲人的我们深思。
身为长大的母亲,教育下一代的每一个时刻,我内心都有巨大的挣扎,在深植的亚裔价值观和美式竞争力之间不停拔河。每天眼睛一张开,都不确定该怎么做比较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时时自问:到底我应该松动母亲的权威到什么程度?有些人会说,你要放任孩子倒在地上哭,那是你的事情,我家孩子可不允许这么没教养。我想关于教养孩子自律这回事,没有钢铁准则,每位父母心中皆自有一把尺,唯有父母能够裁决自家孩子幼年的家庭教育,不容他人置喙。
给予孩子弹性的结果,确实会让孩子比较自我中心,但是,长出稍微比较膨胀的自我是强悍灵魂的附加条件,无可避免,除此之外,并不会让孩子比较不守法、没礼貌。美国社会的一般大众是非常守法的,坐车不逃票、不贪小便宜。若要说施行开放式家庭教育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的话,那大概是孩子会比较有自己的意见、不对父母百依百顺吧。
与其探讨个人持有价值观的对或错、优越或低劣,倒不如想一想自己持有的观念会带领我们走向怎样的人生,沿路会看到何种风景。现在生活周遭的模样、每日的生活轨迹,我们又是否满意,或是怎样可以让它更好、更圆满?
接触西方社会的思维逻辑能让我们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同时也让我们反思自身,想想在全球化竞争的时代里,人的优势在哪?如何紧紧抓住;弱势又在哪?能否积极改善。若真想让的下一代放眼全球,在产业价值链中移动,我们是否需要调整脚步、垫高视角,用崭新的策略养育我们的乖乖牌孩子,期待他们长大后踏出国门,拳打脚踢,无所畏惧。
本文地址:http://www.jiaoyutoutiao.com/education/661.html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创业须谨慎!编辑声明:教育头条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为作者景颇族的风俗习惯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1074976040@qq.com
- 1
- 2
- 3
- 两个孩子资质相同、成就不同,关键就在“成长型思维”训练法2020-09-04 17:49:39
- 小孩好幸福!英国乔治小王子5岁就要会法文、学芭蕾2020-09-04 17:45:59
- 哈佛研究:一个人没出息通常有特征!2020-09-04 17:33:16
- 大学生要妈妈陪宿?盘点妈宝10大行为,你身边有“新型妈宝”吗?2020-08-20 12:40:25
- 孩子你要知道,不是每句“对不起”都能换回“没关系”2020-08-20 12:38:36
-
火爆校园!20所高校为青春励志国漫《麻辣女配》点赞
2020-04-08
-
一场Fashion Show Party来袭,华尔街英语学员上演时尚秀
2019-10-30
-
4
华丽丽的“对抗赛”来了,华尔街英语广州学习中心开启有趣互动
2019-10-30
-
郑老师联手任正非合作推出: 未来科学家(数理化尖子生)培训教育计划
2019-10-09
-
壹鼎生涯和腾讯云合力打造智慧教育云端生态
2019-10-09
-
OpenCV影像处理与电脑视觉应用by Python
201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