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穷式的教育,会给孩子匮乏感且容易走偏
前两天,看到一个求助:一个孩子问妈妈,为什么同学家开的是BMW,我们家却不开车呢?这个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孩子,怕引导不好,孩子心理会慢慢失衡,或滋生攀比心理,或变得自卑。 这个妈妈的担忧,让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前两天,看到一个求助:一个孩子问妈妈,为什么同学家开的是BMW,我们家却不开车呢?这个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孩子,怕引导不好,孩子心理会慢慢失衡,或滋生攀比心理,或变得自卑。
这个妈妈的担忧,让很多人都感同身受,有妈妈也说:这段时间孩子在家上课,常常需要打卡。透过班上同学上传的图片和影片,孩子看到了很多同学的家。
有的同学,除了自己的卧室,还有专门的书房和玩具房;有的同学家,是有专门楼梯的二层房子。甚至平时吃穿最讲究的壮壮,家里有一个小游泳池。每当老师让发运动影片打卡时,壮壮都在练习游泳。
孩子看到这些差异,问了她好几次为什么我家就没泳池呢?这个妈妈坦言,孩子还不懂什么叫攀比,可能就是单纯的羡慕同学,也想拥有一样房子、泳池或玩具。
她隐约觉得,这个问题,不是直接告诉孩子我们条件不好那么简单的。的确,如何回答孩子的这类问题,既考验父母智慧,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价值观念。
哭穷式教育,要不得
清华教授彭凯平曾在一次访谈中说:
如果告诉孩子家里缺,我们没有别人好,其实是一种贫穷感的灌输。它会让孩子产生心理上的匮乏感。直接告诉孩子,我们不如别人,这种方式,既粗暴,又会让孩子心理产生变化。
一个网友,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她是独生女,从小家庭条件就可以,两套房一辆车。可在她的教育上,父母一直灌输我家穷,比不了别人家的观念。幼儿园时,班里流行芭比娃娃,她一直以为自己家比别人家差很多,不敢让妈妈买。当时她想摸摸一个小朋友带的芭比,却被小朋友一句让你妈妈给你买啊,一下子刺伤自尊心。
网友说,那是她第一次感觉自卑的情绪在心里蔓延。到了小学三年级,班里女生兴起了买杂志,妈妈依然以我们比别人家差,要节约的理由,没给她买。她因为一次也不买,总看别人的,感觉抬不起头。
初中入学,明明家庭条件允许,别人都背着精致的新书包入学,她却只有粗糙的麻布料书包。后来慢慢长大,妈妈也总是以我们不如别人的理由,给她买接近正版价格的山寨版衣服。
长期这样的教育,让她从小就自卑、敏感,心理渐渐匮乏起来:从小爱画画的她,从不敢跟父母提,想去学这类班,因为怕花钱。高中时,她上过短暂的数学补习班,效果不错,可她却因为从小把钱看太重,遇到学习低潮时,觉得回报付出不成正比,就不上了。
甚至高考填志愿,看到学费比较高,都宁愿放弃自己喜欢的专业。网友坦言,日复一日的物质矛盾,让她的视野、心胸变得狭窄,做什么事情,都喜欢算计,又怕别人看出来,性格既脆弱,又虚荣,总觉得心里没力量。
网友的故事,看的人既心酸又心疼。
孩子天生都是有忧患意识的,他们害怕家里穷、家里缺、家里没有别人家好。他们会因为父母的哭穷和对比,变的不安和没安全感,因此会克制、收缩自己的想法和欲望,慢慢变得思想和行为,都畏缩起来。
《为何贫困是一种疾病》里说:如果孩子从小就是穷人,那么他一生都会是穷人。哭穷式教育,最容易给孩子制造匮乏的感觉。而物质上的匮乏可能是一时的,而精神上的短缺,则是一辈子的。
孩子有匮乏感,正是因为看不到我也有
影片内容是同学嘲笑男孩没有名牌鞋子穿。面对同伴的讥讽,男孩不急不恼地说:
我没穿名牌鞋,是因为我不是一个盲从物质的人;我穿普通牌子的鞋,是因为我喜欢它的颜色;一个人,重点不在于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和鞋,而在于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迟早会穿不下那些名牌鞋,可你脑中的想法、你的智慧、学识却能永远启发别人……
一个穿不起名牌鞋子的孩子,却能说出如此有力量的话,可见,男孩的内心是富足的。
莎士比亚曾说:贫穷却感到满足的人是富有的,而且是非常的富有。而那些尽管富有,却整天担心什么时候变穷的人,才凋零的像冬天的世界。一个人内心无力的根源,就是因为看不到自己的拥有,从而丧失力量感,产生匮乏感。无论贫富,当一个孩子只看到别人的好,却忽视自己的拥有时,最易滋生匮乏感。
心理匮乏的孩子,容易走偏
匮乏感,是最容易让人产生习得性无助的一种负能量。它会让人把自己不成功的原因,归咎为客观,而不会聚焦在努力上,持续在跌倒的漩涡里原地踏步。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我们都见过:
■孩子成绩不如别人好,他会找理由:因为同学有做老师的父母可以帮忙辅导。
■一个人考不上好大学,他会觉得:还不是因为我没钱上好的辅导班。
■弹琴跳舞学艺术,成就不理想,他会归因为:我父母就没艺术细胞。
■工作后晋升不如别人快,他会说:不过是别人会走上层路线……
所有这些听上去酸溜溜的理由,都是一个人,为自己内心没自信、心理能量匮乏做的开脱。
有匮乏感的孩子,还会产生时间上的紧迫感。面对一个东西,一件事,孩子不相信自己如果踏踏实实积累,靠时间变量,是能得到的,他们会迫切地现在就要得到,现在就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在这种欲望的迫使下,很多孩子会不择手段满足自己欲望。
这几年,大学生屡陷假借贷金融诈骗的新闻,层出不穷。很多陷入诈骗的大学生,贷款不是用作学费、生活费,而是用来买iPhone、化妆品,甚至是奢侈品。
有一个大学生,因为想买一支苹果手机,从某借贷平台借了10000元。可谁知,利滚利的贷款,还不了钱,在债主一再威胁下,她拍摄了自己的裸照和一段长达5分钟的不雅影片……很多深陷的大学生,就是在这种压力极大的情况下,继续走上别的歧途,后果不堪设想。
心理学家周梵曾说:有时,生活过得艰难,并不是因为贫穷,而是骨子里的匮乏感。一个孩子,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习得了匮乏感,那么,即便手上握有不错的先天条件,也很难把握属于自己的优势或幸福。
孩子心里有力量,匮乏感就无处立足
生活中,孩子的一些合理欲望,父母是能满足的,可总有一部分欲望,父母没办法满足。此时,不想让孩子产生匮乏感,最好的办法,帮他们唤起内在的感受,找到内心的价值感。
比如,当孩子对比别人的豪车、大房子,对比外在的物质富足时,我们可以问孩子三个问题:
1.你为什么也想要BMW(大房子)?
帮孩子理清自己的感受,肯定他们的欲望,想开好车,想住带游泳池的大房子,不丢人,这反而是激发孩子志向的一种办法。
2.我们平时开车(住在房子里),是为了什么?
让孩子清楚的看到:我们开车,是为了便捷;而住在房子里,是贪恋家的温暖和包容。虽然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好的外在条件,可生活给我们的丰富感受,一样都不少。
孩子最终会明白:别人看我们的感觉,或者我们看别人的感受,其实没那么重要,自己的感受才最珍贵。
3.想要宽敞的汽车,更大的房子当然是一件好事,怎么努力去实现呢?
这时,父母就要帮孩子发掘他的拥有了。这些拥有,可能是潜能,也可能是兴趣爱好,在展望中,孩子能看到一条可行的希望之路。这些,都是给孩子鼓舞,为他们注入力量感的办法。
长长的成长路上,孩子最终会懂得:对一个人来说,内在的愉悦,永远比外在的光鲜更重要。而富足的生活,是长在勤劳的双手和渊博的学识里的,只要踏实奋斗,我们都能够到它。
有俗语说: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看书。给孩子万贯家财,不如给他一颗丰盈有力量的心。你会看到,一个内心有力量的孩子:富有时,能把金钱看做工具,不忘精神追求;而一时的贫困和挫折,也不会让孩子哀怨,他能在咀嚼现在的拥有时,幸福坦然的过好每一天。
这样的孩子,是能抵抗挫折的,也是有韧性的。
愿每个孩子,都能接纳自己的不足,并在努力奋斗中去实现自己的希望。
本文地址:http://www.jiaoyutoutiao.com/education/658.html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创业须谨慎!编辑声明:教育头条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1074976040@qq.com
- 1
- 2
- 3
- 两个孩子资质相同、成就不同,关键就在“成长型思维”训练法2020-09-04 17:49:39
- 小孩好幸福!英国乔治小王子5岁就要会法文、学芭蕾2020-09-04 17:45:59
- 哈佛研究:一个人没出息通常有特征!2020-09-04 17:33:16
- 大学生要妈妈陪宿?盘点妈宝10大行为,你身边有“新型妈宝”吗?2020-08-20 12:40:25
- 孩子你要知道,不是每句“对不起”都能换回“没关系”2020-08-20 12:38:36
-
火爆校园!20所高校为青春励志国漫《麻辣女配》点赞
2020-04-08
-
一场Fashion Show Party来袭,华尔街英语学员上演时尚秀
2019-10-30
-
4
华丽丽的“对抗赛”来了,华尔街英语广州学习中心开启有趣互动
2019-10-30
-
郑老师联手任正非合作推出: 未来科学家(数理化尖子生)培训教育计划
2019-10-09
-
壹鼎生涯和腾讯云合力打造智慧教育云端生态
2019-10-09
-
OpenCV影像处理与电脑视觉应用by Python
201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