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团队发明创新第六代无线通讯天线技术

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团队发明创新第六代无线通讯天线技术 由香港城市大学(港城大)电机工程学系讲座教授 陈志豪教授 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天线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望为未来的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是即将推出的第六代流动

  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团队发明创新第六代无线通讯天线技术

  由香港城市大学(港城大)电机工程学系讲座教授陈志豪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天线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望为未来的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是即将推出的第六代流动网络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右起)岑博士、陈教授、吴教授及陈博士研发的超表面天线有望为未来的无线通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该研究最近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题为“一种用于独立调控任意谐波阶数的合成移动包络超表面天线”。

  港城大团队研发的超表面天线(metasurface antenna),能够利用软件同时产生并调控多组频率。这项先进技术将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超表面天线能够利用软件同时产生及调控多组频率,可提升无线通讯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传统天线的辐射特性通常是恒定不变的。为了增强天线的灵活性及调控能力,团队提出并验证了名为“合成移动包络”(synthesis moving envelope)的创新天线概念。这项突破性发明使天线能够同时产生不同的任意谐波频率,并通过软件调控相关电磁波的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天线在业界属首创,为天线设计的发展树立了里程碑。这项创新技术有机会应用于新一代大容量及高度安全的信息系统、进行实时成像及无线电能传输。

  这种新型天线可同时向不同方向的多个用户发送多重讯号,大幅提升频道容量。此外,新发明显著提升了第六代移动网络所强调的通信感知一体化,将对未来的通信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兼任太赫兹及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陈教授说:“我们发明的合成方式将超表面的频谱可控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电机工程学系、太赫兹及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吴耿波教授也强调:“卓越的频率可控性,结合简单直接的编码方式(1比特)、防边带(sideband-proof)以及具集成于芯片的潜力,使我们研发的超表面天线能超越现有技术,于无线通信、智能雷达、集成光子及量子科学等领域极具应用潜力。”

  这项发明是港城大与中国南京的东南大学的合作研究成果。

  吴教授和太赫兹及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前博士后研究员戴俊彦博士担任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东南大学的崔铁军院士程强教授,以及戴博士和陈教授共同担任论文的通讯作者。其他作者包括太赫兹及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高级工程师岑鉴文博士陈家辉博士

  这项研究获得香港研究资助局和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计划支持。

  关于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港城大)是世界级教学与研究的创新枢纽,设有商学院、计算学院、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院、理学院、赛马会动物医学及生命科学院、创意媒体学院、能源及环境学院、法律学院和周亦卿研究生院共10个学院,以及下设的28个学系。港城大位列全球大学前100名、亚洲大学第10名、全球最国际化大学第1名、建校50年以下的年轻大学前5名; 并再度入选全球顶尖100所获颁最多美国专利的大学,全港第一。

  港城大致力透过启发性学习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热忱,透过互动性学习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并透过创新性学习鼓励他们探索学术以外的事物,拥抱各种新思维及发明。我们亦积极开展可以在科学、技术或社会产生影响的研究。有关港城大的更多信息,请浏览:www.cityu.edu.hk


本文地址:http://www.jiaoyutoutiao.com/dongtai/4911.html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创业须谨慎!编辑声明:教育头条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为作者未知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1074976040@qq.com

相关阅读
教育快报
7*24小时快讯
教育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