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高校扩招10万博士研究生,合不合乎时宜?

近日,国内多所高校公布博士扩招规模,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40多所院校陆续发布招生简章,计划扩招10万博士研究生,引发舆论关注。(4月12日 《光明日报》) 有人认为,疫情

  近日,国内多所高校公布博士扩招规模,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40多所院校陆续发布招生简章,计划扩招10万博士研究生,引发舆论关注。(4月12日 《光明日报》)

  有人认为,疫情当前,博士扩招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也有人表达焦虑,担心本科和硕士学历贬值加速,未来就业受此影响。还有人对扩招后的培养质量提出了质疑。

  事实上,早在2018年,教育部已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博士生招生总规模达到10万人。今年3月,教育部网站公布的《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也重申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的目标,并提出推进高层次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此次扩招不过是将早前的计划提上了日程。

  应该看到,对国家社会和高校自身发展而言,博士扩招都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当前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处于关键时期,实现升级和转型需要大量高层次人才。扩大博士招生规模,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推进我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充实高端人才储备的需要,同时也是推动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需要,和我国经济体量、研发经费在全球排名情况匹配。另一方面,高校有逐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的需求,拓展博士生招生渠道、扩大博士生培养规模,契合于一流大学建设。

  我们也要读懂事件背后社会大众的焦虑。随着本科和硕士招生规模同步扩大,每年高校新增毕业生人数持续居高,造成了不小的就业压力。政府理应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出台积极的促就业政策。

  当然,博士作为中国学历最高层级,扩招不宜“一刀切”,要慎之又慎,避免盲目跟风。拟制扩招计划和确定录取名额时,高校不妨综合考虑自身办学承载能力、学科资源储备情况以及未来社会、科研市场对博士人才的需求,适时灵活调整培养规模与培养目标。比如面对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新基建”重点领域,以及全球频发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指标可适当倾斜投向人工智能、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专业,精准扩大相关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满足国家战略、社会新业态发展等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与此同时,我们应充分正视当前我国博士生教育尚存不足,比如教育质量还难以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需求;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劳动力属性逐步强化、学生属性逐步弱化;分类淘汰机制尚未建立等等。高等教育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供给规模足、质量高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高校在研究制定博士生教育发展方案时,必须坚持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重、并行,“量”和“质”两手抓、两手硬。实际上,量的增大和质的提升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扩招背景下的博士培养,也应实行宽进严出,防止学历导向出现,同时根据现实情况,调整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发挥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主体作用,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打消公众疑虑。

  经过近4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国内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总体已得到很大的提升,目前已经培养了过百万博士人才。期待接下来国内高校继续加大人才培养投入、体制机制革新力度,从调整优化专业布局、配齐配强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努力提升办学水平,走好博士研究生高质量培养之路。


本文地址:http://www.jiaoyutoutiao.net/dongtai/697.html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创业须谨慎!编辑声明:教育头条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为作者未知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1074976040@qq.com

相关阅读
教育快报
7*24小时快讯
教育图文排名